9月3日,迎著淅瀝小雨,記者隨眾多游客乘渡輪前往覺華島采訪。雖然是興城本地人,但也挺長時間沒去覺華島了。不過,覺華島的變化早有耳聞,先后榮獲“中國十大美麗海島”、國家海洋局命名的“國家級海洋公園”稱號。現在的覺華島是什么樣子……隨著渡輪激起波浪,記者思緒早已飛到島上。
渡輪航行40分鐘左右,靠近覺華島碼頭。這里的碼頭變大了,一座避風港式的新碼頭呈現在人們面前,以往渡輪與漁船混亂在一起的場景不見了。接待我們采訪的覺華島度假區管委會的同志介紹說,原有的碼頭完全用于旅游渡輪停靠,漁船貨輪則停到了新的碼頭。新的碼頭經過了4年建設,現在具備了使用條件。
遠望漁船在新港碼頭行駛,記者不知不覺登上了覺華島,眼前又呈現一片新的景象。以往進島時有幾家餐飲的小房子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寬廣的游客登島廣場。其檢票口、登島出口采用鋼構建筑,猶如大海中的白帆向游人招手。工作人員身著整齊的工裝,熱情的歡迎八方游客的到來。
在島上觀光要乘坐觀光巴士。記得以前在碼頭附近有一個停車場,工作人員用喇叭喊話,組織游人乘車。而現在這里建起了一座裝飾古樸的客運大樓,游客到候車大廳購票,然后有序上車開始環島之旅。
大巴車在環島公路上行駛,一點沒有顛簸感覺。透過車窗望去,平坦的環島公路綠樹掩映,綿延起伏。工作人員介紹說,環島公路全長25公里,自2013年以來,累計投資200萬余元,全部鋪上了水泥路面,路兩側安裝了路燈,鋪設了步道方磚,并栽種了景觀樹。旅游大巴在公路上暢通行駛,經過的第一站是菩提園。
走進菩提園已找不到原來的影子。記得這里是菊花園,石頭砌成的圍墻,里面栽種些許菊花,以前大巴車不在這兒停靠。現在這里完全變了樣,幾十萬株菩提樹,按照園林風格栽種,其間各種石雕點綴,有多位名家題字,展示佛教文化內涵。徜徉在菩提園內,說不定就會碰到誰誰認養的菩提樹。自2013年以來,覺華島依托島上悠久的歷史文化,以發展菩提文化為主題,著力打造“生態佛島”,建設了這座百萬株菩提樹園林。據說,園內的菩提樹都是用島上菩提樹種子培育的,現已栽種了35萬株。主辦方開展了百萬株菩提樹認養活動,現有600余人認養了菩提樹。“核電林”、“孝子林”就是以認養活動命名的。
離開菩提園,大巴車前往下一個景點——東海沿景觀公園。在印象中,這也是一個新的景點,從南海浴場沿海岸線建設了一條長3公里的景觀帶。游客拾階而下,有一條長800延長米的沿海木棧道,非常便于觀海、親海。
如果說東海沿景觀公園帶給游人的是自然之美,那覺華島的南海浴場更是親海體驗的好去處,這里沙細灘緩,海水清澈見底,遠遠望去,木屋、草坪、沙灘、碧海和穿著比基尼泳裝的游人構成了南海浴場多彩的假日景象。
在官方的定義中,海洋公園可能不僅如此,它帶給人們休閑快樂的同時,更多的是生活上的便捷。據介紹,自2012年覺華島旅游度假區成立以來,有關方面積極爭取海洋專項資金,累計投資6.4億元,重新鋪設了海底電纜、建設了生活垃圾處理場、污水處理場,引進光纖寬帶入戶。今年,度假區又爭取到1億元海洋專項資金,計劃實施陸地引水進島工程,以徹底解決島上淡水資源不足的問題。
在雷屯一家叫藍色港灣的家庭賓館,夫妻倆經營多年,賓館的規模不斷擴大。賓館主人告訴記者,今年新鋪設的海底電纜達到6.6萬伏,從來沒停過電。他家依托南海浴場的有利地勢,每年接待二三千人。目前,島上從事賓館接待的漁民有上百家,總床位3000多張。島上還發展了產權式度假酒店、菩提巷商業街,漁民從事旅游服務的空間越來越大。
“以建設國家級海洋公園為載體,努力把覺華島從單一的觀光型旅游島向旅游度假復合型旅游勝地轉變,把覺華島建成旅游度假的目的地”。興城市委、市政府吹響了覺華島旅游發展新的集結號,覺華島將不愧為“中國十大美麗海島”的稱號。